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台灣政府放任醫師超時工作,罔顧病人安全!


台灣政府放任醫師超時工作,罔顧病人安全!

促成美國對住院醫師的工時設限的主要原因,是因兩位急診的住院醫師〔PGY-1和PGY-2〕因超時過勞工作而開給病人〔Libby Zion〕不該用的藥,導致病人不幸因此死亡。

病人Libby Zion是大學新生,因不適就醫,剛送入急診時就出現"strange jerking motions",這是"serotonin syndrome"的初期表現,因她原來就服用抗憂鬱劑phenelzine,而過勞的PGY住院醫師,卻因同時照顧40個病人太過勞累,而開立了不能在這類病人使用的meperidine給病人注射,結果導致病情加重,Libby變得躁動並高燒到42.2度C,最後心臟停止而死亡。

值班醫師的過勞問題,其實在台灣存在已久。從衛福部102年試評鑑的資料中,我們發現有某家醫院的整形外科的醫師,每周必須工作150小時,這麼誇張的工時,已經是一般勞工每月的總工時了,而台灣政府及人民竟然可以容忍如此過勞的醫師為病人開刀,您不覺得恐怖嗎?

Libby Zion的父親為一名律師,除了悲憤之外,也對Libby Zion的死因進行調查,質疑用藥不當及醫師過勞。經過一番複雜的調查程序,參酌紐約州醫事審議委員會的意見,努力促使美國政府推動一連串的立法,後來終於誕生了Libby Zion法案。法案的精神是確保病人在足夠的醫護人力下受到治療,不只增加了主治醫師對年輕醫師的監督、也限制了醫師的工時每週工作不能超過80小時。

而台灣呢?我們還要繼續放任醫師每周工作150小時嗎?台灣的病人安全不重要嗎?醫師過勞難道不是醫療糾紛泛濫的原因之一嗎?我們是否也該認真考慮訂立台灣版的Libby Zion法案,以健全醫療品質並保障病患的就醫安全呢?


延伸閱讀:

醫勞盟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MAL119
Libby Zion Law: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bby_Zion_Law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2014 五一醫護「反壓榨、反黑箱」遊行


2014 五一醫護「反壓榨、反黑箱」遊行

來來...來來來!5/1 勞動節我們一起上街頭!

團體遊行集合地點:凱達格蘭大道
遊行集合時間:2014年5月1日(四)中午12:30
醫勞盟支持者集合地點:台北捷運臺大醫院站一號出口(228公園出口)

今年的勞動節五一訴求:
一、保障病人安全,捍衛「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
二、保障病人安全,反對「黑箱護病比」。
三、保障病人安全,反對「黑箱健保核刪制度」。

此外,也請各位支持者及粉絲們發揮創意,自己製作各式標語、布條或服裝配飾(e.g. 太陽花),一起到遊行現場〝展示〞。以下開放給各位自由發揮提供創意「標語」,也請大家一起想一想,當天我們要一起吶喊的「口號」,感恩!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媒體報導自殺新聞 應守「六不與六要」原則


媒體報導自殺新聞 應守「六不與六要」原則

據媒體報導,南韓渡輪「歲月號」沉船事件發生一週內,就傳出兩起疑似自殺事件:其中一位是在船難中獲救的姜姓副校長(死亡),另一位也是獲救者,是「歲月號」的船員(自殺未遂)。同時,不少獲救學生也已經出現「創傷症候群」,需要當局嚴密注意。

研究指出,媒體過度報導自殺新聞,對讀者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因此,針對自殺新聞的報導方式,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六不」與「六要」的原則,期待記者報導自殺相關新聞時,能以該原則自律,降低自殺新聞事件對社會的負面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媒體報導自殺新聞原則:「六不」與「六要」

「六不」:
(1)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2)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3)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4)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5)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6)不要過度責備。

「六要」:
(1)當報導事件時,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
(2)提到自殺時,用「自殺身亡」而不要用「自殺成功」這樣的字眼。
(3)只報導相關的資訊,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
(4)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
(5)提供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
(6)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


醫勞盟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護理人員不是十項全能的超人


護理人員不是十項全能的超人(張志華)

近年來,台灣的醫病關係緊張,這現象在護理領域更為明顯,病人或家屬隨意指責護理人員「態度不佳」,但卻不能體會,其實台灣的護理人員都普遍處於過勞狀態,不但工時過長,而且隨時有可能被病家投訴,甚至提告,又有誰能了解他們所承受的壓力以及責任呢?

「小姐,我馬桶不能沖!」「小姐,電視怎麼不能開?」「小姐,地板濕了!」「小姐,幫我把手機充電!」「小姐,病人大便了,請幫她換尿片!」小姐、小姐、小姐……難怪,護理人員都被喻為十項全能的「超人」!

台灣的護理崩壞,已實質存在許久,但,直到最近才逐漸引起國人注意,因為,崩壞的程度已經影響到病人就醫安全了。試想想,一個護理人員平均照顧十幾二十個病人,而且還要兼顧許多非關護理專業的雜事,每個病人所分配到的時間是如此有限,談照護品質實屬苛求。也難怪這些白衣天使們紛紛逃離職場,還在崗位上的,也開始組織護理工會,上街頭抗議勞動條件惡化。

台灣護理的崩壞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一)護理職業場所的勞動條件惡化;
(二)護理人力不足導致醫院關閉病房;
(三)醫療難民湧現各醫院急診室。

第一階段中,所謂的勞動條件包括:工時、專業是否受尊重、糾紛與衝突、婦女權益、職災保障等等。當護理人員因工作環境惡劣而逃走時,病房將因人力受限而關閉,住不了院的病人只好滯留於急診室,成了「醫療難民」。

要挽救護理崩壞,就必須從根本開始去改善護理勞動的環境,改革的方向有三:
(一)明確定義護理專業該涵蓋哪些項目,護理專業的執行業務不應包山包海,不應連儀器是否故障也歸咎於護理人員。
(二)落實護理人員的合理工作時數與合乎生理的排班制度(不要排「花花班」),加強勞動檢查。
(三)尊重醫護專業價值,給予合理的薪資待遇及合理的健保給付,更重要的是,應免除護理人員執行非關護理專業之雜事,如餵食、翻身、換尿片、打掃環境等等。


(作者:張志華/急診科醫師、醫勞盟理事長)


註:本文已收入「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書中。
「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實體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1841
「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電子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oTmoAAAAQ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