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嚴重濫用急診資源
〝醫學中心急診室的病人,有7、8成病患,在地區醫院就能處理,不需要到醫學中心。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統計,每年約有640萬人次到急診就醫,有6、7成左右的人,約300多萬人次不需到急診求診;其中有20~30%的人,約100多萬人次,只因為小感冒、腹痛求診,不僅辛苦等待,也造成急診壅塞。從數字看,至少1/3的患者不需掛急診,卻寧可多花點錢,把急診當成快速門診濫用,即使醫師判定不需住院,仍要求打點滴補充體力,醫護人員疲於奔命,使真正需要急救的重症患者反而喪失救命機會。〞
新聞全文: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29431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醫學中心急診室爆滿!
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醫學中心急診室爆滿!
恐怖!光是一家醫院的急診室內,就有150幾個病人在等待住院,而且還有近30人還沒床可躺,正在等推床!偉哉˙健保!
恐怖!光是一家醫院的急診室內,就有150幾個病人在等待住院,而且還有近30人還沒床可躺,正在等推床!偉哉˙健保!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病歷書寫該用何種工作語言 是專業不是傲慢
病歷書寫該用何種工作語言 是專業不是傲慢
作者:張志華/醫勞盟理事長
臨床的病歷書寫會主導教學和研究。如果病歷只能寫中文,學校就不會教英文了,那麼醫師要進修或做研究,就無法有效地和國際接軌。
人體全身有好幾百塊骨頭,每一塊骨頭的名稱,我也只記得英文或拉丁文,要我重新背中文會要我的命(難道要我回去再唸七年中文的醫學教育?),而且國際會議或發表,沒有人會用中文,包括中國醫師,也得用英文和國際接軌。
現行法規本來就允許「中、英、台語」夾雜書寫病歷,我的病歷也是。我們反對的是有心人士誤導立法委員們去推動修法強迫醫師「只能用中文」書寫病歷!
另外,除了中文,我們也贊成視狀況用台語〔注音〕描述主訴〔可在旁加註英文〕。
病歷書寫該用何種工作語言〔working language〕是專業問題,而且是攸關人命的專業,並不是醫師傲慢。因為,「病歷」是醫師的工作日誌,是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的管道,並不是醫病溝通的工具,更不應該便宜行事被拿作興訟之用。病人要了解病情,可以面對面跟醫師溝通,可以要求開立中文診斷書,也可以要求醫院提供中文病歷摘要。將病歷的首要用途用於「訴訟」而非「醫療」,是極度可惡的行為!
作者:張志華/醫勞盟理事長
臨床的病歷書寫會主導教學和研究。如果病歷只能寫中文,學校就不會教英文了,那麼醫師要進修或做研究,就無法有效地和國際接軌。
人體全身有好幾百塊骨頭,每一塊骨頭的名稱,我也只記得英文或拉丁文,要我重新背中文會要我的命(難道要我回去再唸七年中文的醫學教育?),而且國際會議或發表,沒有人會用中文,包括中國醫師,也得用英文和國際接軌。
現行法規本來就允許「中、英、台語」夾雜書寫病歷,我的病歷也是。我們反對的是有心人士誤導立法委員們去推動修法強迫醫師「只能用中文」書寫病歷!
另外,除了中文,我們也贊成視狀況用台語〔注音〕描述主訴〔可在旁加註英文〕。
病歷書寫該用何種工作語言〔working language〕是專業問題,而且是攸關人命的專業,並不是醫師傲慢。因為,「病歷」是醫師的工作日誌,是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的管道,並不是醫病溝通的工具,更不應該便宜行事被拿作興訟之用。病人要了解病情,可以面對面跟醫師溝通,可以要求開立中文診斷書,也可以要求醫院提供中文病歷摘要。將病歷的首要用途用於「訴訟」而非「醫療」,是極度可惡的行為!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急診不是得來速 醫策會應推動分級醫療
急診不是得來速 醫策會應推動分級醫療
「在大型醫院急診室設立輕症區處理門診病人?」
「引進內科、外科、家醫科醫師人力輪值急診?」
看到醫策會執行長林宏榮昨天(6/15)在蘋果日報提出以上建議,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醫策會這樣的想法,是要對小型醫院及基層診所趕盡殺絕嗎?醫學中心和大型醫院急診室若設立專區跟小醫院搶輕症病人,只會讓台灣的醫療資源分配更加不均,加速醫療崩壞!請衛福部和醫策會的長官們千萬要三思!
台灣健保開辦以來,地區醫院倒閉三分之一(自84年568家下降至目前的300多家),大醫院不斷擴建、軍備競賽、挾規模經濟愈變愈大,或是策略聯盟把小醫院吃下來,形成一個網絡,這都是健保給付和評鑑掛鉤所造成的。而小型醫院因健保支付偏低,多數選擇轉型做健檢、醫美和慢性病照護等低風險的服務,當然,因此經營不下去而倒閉或被併吞的也不在少數。
當這些具有特色或是負擔當地服務主角的地區醫院逐漸消失後,服務的可及性就會大降,民眾只能紛紛擠入大型醫院就醫,不但影響民眾就醫的方便性,也造成各大醫院急診室壅塞嚴重,危害醫療品質,讓急診室變成了醫療難民營!
此外,健保署7月開始大規模實施DRG之後,急診變相看門診病人的做法,不但無法解決重症人球被踢來踢去(patient dumping)的現象,反而會讓濫用健保的病人誤將大型醫院急診視為「得來速門診」。這些作法只會讓人力已經吃緊的醫院更加血汗!醫療資源非常寶貴,必須有效地被分配到社會各個角落。醫策會執行長推崇在大型醫院設「急門診」的想法,將給社會帶來「大醫院要和基層門診爭利」的不良觀感。
醫策會正確態度和做法,應該是好好教育民眾就醫觀念,鞭策政府落實分級醫療及分級轉診,處罰濫用急診資源的民眾。
(文/醫勞盟智庫小組)
延伸閱讀:
蘋果日報:「解決醫院急診室壅塞 醫界建議設輕症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40615/416651/
自由廣場:「醫學中心綁架政策」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646065
醫勞盟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MAL119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影響更多的人:專訪張志華醫師
影響更多的人:專訪張志華醫師
記者:陳泠慧(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記者:陳泠慧(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第一個發起臉書串連推動醫療改革的急診室醫師
急診室:另一個病入膏肓的病患
病患擠滿醫院走廊,幸運的病人還有病床能躺著,運氣較差的必須坐在輪椅上打點滴,甚至自己拉著點滴架找地方休息。救護車仍然持續送來病患,檢傷護士無法再找到空床安置病人,甚至連輪椅也用罄,只能要求救護人員將病人連同擔架一起留下來。醫師們穿著工作服而非打著整齊的西裝領帶與白袍,來回穿梭在各種病患之間:吃壞肚子、發燒、被蟲咬、心情激動想哭的婦人、生命跡象不樂觀需要插管的病患、車禍重傷正在大量失血,需要緊急手術的命危病患……這裡不是發生重大災難事件的緊急醫療場所,而是全台灣急診室每天上演的真實狀況。
病患擠滿醫院走廊,幸運的病人還有病床能躺著,運氣較差的必須坐在輪椅上打點滴,甚至自己拉著點滴架找地方休息。救護車仍然持續送來病患,檢傷護士無法再找到空床安置病人,甚至連輪椅也用罄,只能要求救護人員將病人連同擔架一起留下來。醫師們穿著工作服而非打著整齊的西裝領帶與白袍,來回穿梭在各種病患之間:吃壞肚子、發燒、被蟲咬、心情激動想哭的婦人、生命跡象不樂觀需要插管的病患、車禍重傷正在大量失血,需要緊急手術的命危病患……這裡不是發生重大災難事件的緊急醫療場所,而是全台灣急診室每天上演的真實狀況。
新光醫院張志華醫師如同上述的每一位急診專科醫師一樣,一次上班約十二個小時,在這十二小時中,他必須不斷搶救生命危急的病人,卻也要面對其他生命跡象穩定的輕症病患們不耐煩的抱怨,前者處理稍有不慎可能斷送一條寶貴生命,或者惹上天價賠償的醫療糾紛;後者則是威脅投書媒體或是投訴醫院「醫師態度不佳」,無論哪一種,這十二小時中,張志華醫師都必須繃緊神經應對。
時間一到,張醫師將擠滿急診室的病患交給下一位急診醫師,由他面對另一個緊繃的十二小時。下班後,並不是張醫師放鬆的休息時刻,他打開電腦著手醫治另一個病入膏肓的病患:急診室與台灣醫療環境。
台灣第一個利用Facebook串聯來引領醫療改革的社群活動
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 The Lancet於2011年6月刊載了一篇名為:Facebook use leads to health-care reform in Taiwan的專文,討論台灣急診專科醫師如何利用Facebook串聯來引領醫療改革,不但是台灣第一個透過社群網站發難醫療問題的專頁,也是全球首例透過社群網路的醫務管理,張志華醫師正是該Facebook專頁的發起人之一。
急診室擁塞現象已久,卻長期不被政府有關單位重視,追根究柢,健保整體結構性問題是主因。台灣健保提供價廉質優的醫療服務,低廉的醫療費用使民眾不論大病小疾,一律往醫學中心跑,排不上長長的掛號人龍,便轉往急診,將急診視同「不用排隊的門診」,造成醫學中心無論門診或是急診,都呈現壅塞現象。再者,健保給付的畸形,使得急重症醫護人員嚴重流失,中小型醫院無法支撐,紛紛關閉床位或將急診改為安寧病房、健檢中心,以上兩者相互作用,惡性循環,形成今日台灣醫療的困境。「急診室是整體醫療環境的縮影。」張志華醫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台灣急診室的困境,見微知著,台灣醫療環境正在走向崩毀。
急診室暴力事件頻傳下 熱血醫師摧生「搶救急診室」
張志華醫師與其他醫院急診的醫護同仁們,原本就會在私人的Facebook社群裡討論各種急診室問題,去年過年時恰逢有幾則與急診室暴力相關的新聞*,促使張志華醫師與另外兩位同仁考慮是否成立一個Facebook專頁,公開討論急診室議題。然而,成立一個公開的Facebook專頁,讓一般民眾參與討論醫療議題,卻等於挑戰了醫界長期以來的慣例。
醫界習慣的作法是當醫師對醫療環境或議題有意見時,必須透過醫師公會或是各個專科醫學會,一層一層地反映上去,但是很多時候意見卻是石沉大海。然而急診室各種問題沉痾已久,亟需社會大眾的關注,因此張志華醫師與其他志同道合的醫界朋友們,決定透過Facebook的影響力,將醫療困境與問題拋向社會大眾。這群不同於白色巨塔頂端的基層醫師們,褪去白袍,走入人群,希望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力量,抓住發言權。即使面臨各種正反面聲音,張志華醫師也樂觀看待這個現象,相信台灣是個民主社會,能夠包容不同的意見,而且有討論就有人氣,醫療困境才能夠獲得民眾的注意。事實上也證明,「搶救急診室」Facebook專頁的成立,在聲援恩主公醫院林憶直醫師被毆打一事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
*三峽恩主公醫院急診室醫師林憶直遭毆打事件
走上風頭浪尖 面臨醫界新舊二代意見交鋒
「搶救急診室」Facebook專頁的成立挑戰了醫界慣有的運作模式與申訴管道,自然引來了許多的來自白色巨塔正反兩面的聲音。張志華醫師表示「搶救急診室」受到了許多基層醫師的肯定,但也承受許多醫護人員負面的情緒,畢竟急診室的沉痾已久,大家都有很多的壓力,「搶救急診室」自然也成為了許多急診醫護同伴宣洩的管道。
此外,醫界前輩們也不是很贊同「搶救急診室」直接將輿論訴諸社會大眾的作法,因此「搶救急診室」等於同時承受了來自醫界上下的壓力,這是張志華醫師認為最辛苦的地方。張志華醫師認為身為醫界的一員,走了體制外的作法,雖然「搶救急診室」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基層醫界終於有了發言權,但是也承受更大來自於體制內的壓力,醫界前輩相繼在各媒體發表與「搶救急診室」訴求相反的看法,對這群熱血醫師們打擊不小。
台灣過去行醫環境比較單純,病人也較尊重醫師的專業判斷,不會像現在一樣,常常以「告醫生」要脅,張志華醫師認為醫界前輩不一定能夠理解現在新生代醫師面臨的壓力。當兩代醫師之間產生隔閡時,前輩們的發言倒是凝聚了年輕一代醫師的士氣,然而無論新舊二代,都是現在惡劣醫療環境的受害者,與過去的行醫條件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名利之外,影響更多的人
「追求名利、權力,目的是什麼?那只會影響到自己,沒什麼意義,我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張志華醫師談到支持自己推動「搶救急診室」的信念時,語氣沉重,卻又帶著一絲希望。
每年大學放榜,媒體總是爭相報導高中醫學系的優秀學子,在台灣,這群披著白袍的醫師一直被認為是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人。在今日醫療崩毀的景況下,張志華醫師與同伴們可以選擇放下手術刀,拿起肉毒桿菌、玻尿酸的針筒,注射在愛美女性的臉蛋上,拿到更多的報酬,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但是他們選擇留在醫療的前線挽救病患生命,並且同時挽救崩毀中的台灣醫療環境。另一方面,要從嚴密的白色巨塔中作出這番改革,張志華醫師與同伴們背後承受的壓力外人無可想像。
「上帝怎麼帶,你就怎麼走,我相信每個人存在都有他的意義。」身為基督徒的張志華醫師分享了支持他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下,還挺身出來推動醫療改革的背後信念:「我希望能夠影響多一點人,影響他們去思考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抉擇。」不只是崩毀中的台灣醫療需要更多的人去思考正確的方向,張志華醫師與他的同伴們,成為一種典範,整個台灣社會都需要更多勇氣與信念,影響更多的人,為未來思考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抉擇。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杜絕急診暴力 保護急診醫師搶救病患安全
杜絕急診暴力 保護急診醫師搶救病患安全
◎ 作者:劉建國
近年來急診暴力事件頻傳,造成急診處醫護人員與病患安全飽受威脅,立院衛環委員會特於今天(5月17日)召開「急診困境—暴力事件、醫療糾紛、人力不足等問題及解決方案」專案報告,立委劉建國在會中質詢指出:警政署說到目前全國39家台灣銀行各分行為了防搶都有派駐警力,但金錢與醫護人員、患者之生命安全孰輕孰重,這是顯而易懂的道理,因此國家公權力應積極介入保障急診醫生搶救病患安全,急診不應成為暴力犯罪溫床,如果衛生署及警政署再不拿出魄力有效防範,整個醫療體系急診暴力若無法有效嚇阻的話,將繼婦產、小兒、內外科等「四大皆空」、「五大皆空」之後,造就醫環境及安全的大崩壞,此對全民就醫權益影響至鉅且大!
立委劉建國表示,日前多位急診醫生控訴,急診室除了有惡劣環境與不平等的健保給付導致急診室塞爆問題外,還常遭受到暴力威脅,倘若衛生署不正視該問題,屆時,全民就醫權益將影響至極,,基此,他在會中也要求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應立即與警政署協商研議,除需在全國急診院區比照各地銀行派駐警力外,更需擴大加裝「觸碰式」及「語音式」警民通報系統,且其他警務人員的支援需立即趕至院區,方能有效抑制各項急診暴力事件發生。
立委劉建國進一步質詢邱文達署長時表示,自今年元月到現在為止,據衛生署的掌握,全國各地衛生機關共有多少醫院暴力事件?有沒有通知警方排除?有沒有對施暴者開罰?又,有多少件由衛生局移送司法機關?對此,邱署長及在場的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境閃爍其辭的表示署裡沒有做相關的數據統計,由此反映出衛生署的失職,以及毫不關心醫護人員、病患遭受暴力威脅的窘境。又,為了改善急診室塞爆的問題,健保局於101年5月1日正式實施「急診品質提升計畫」,編列3.2億餘元。獎勵內容:提升急診重大疾病照護品質 (0.64億) 、加強適當轉診(1.4億)、提升急診處置效率(1.16億)。不過,據急診科界指出,醫護人員都忙不過來了,怎麼協助民眾轉診?再者,急診醫生協助小病的患者轉診至中、小醫院也有風險,倘若該病患情況惡化,其中的醫療疏失,是否又得醫生一肩扛起?因此,鼓勵民眾轉診的機會不大。
劉建國委員最後指出,健保分級與轉診制度無法明確落實,造成濫用急重症醫療資源事件層出不窮,是拖垮急重症的首要原因。其他健保給付延伸的問題,如,患者的氣管插管,健保僅給付500元左右,比1小時腳底按摩的收費還不如,所以大部分急重症醫師都跑去做利潤較高的醫學美容。加上,健保制度讓民眾都朝大醫院就診,使得各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致使醫療品質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導致急診暴力的頻傳!
http://www.wretch.cc/blog/liucnko/23411849
◎ 作者:劉建國
近年來急診暴力事件頻傳,造成急診處醫護人員與病患安全飽受威脅,立院衛環委員會特於今天(5月17日)召開「急診困境—暴力事件、醫療糾紛、人力不足等問題及解決方案」專案報告,立委劉建國在會中質詢指出:警政署說到目前全國39家台灣銀行各分行為了防搶都有派駐警力,但金錢與醫護人員、患者之生命安全孰輕孰重,這是顯而易懂的道理,因此國家公權力應積極介入保障急診醫生搶救病患安全,急診不應成為暴力犯罪溫床,如果衛生署及警政署再不拿出魄力有效防範,整個醫療體系急診暴力若無法有效嚇阻的話,將繼婦產、小兒、內外科等「四大皆空」、「五大皆空」之後,造就醫環境及安全的大崩壞,此對全民就醫權益影響至鉅且大!
立委劉建國表示,日前多位急診醫生控訴,急診室除了有惡劣環境與不平等的健保給付導致急診室塞爆問題外,還常遭受到暴力威脅,倘若衛生署不正視該問題,屆時,全民就醫權益將影響至極,,基此,他在會中也要求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應立即與警政署協商研議,除需在全國急診院區比照各地銀行派駐警力外,更需擴大加裝「觸碰式」及「語音式」警民通報系統,且其他警務人員的支援需立即趕至院區,方能有效抑制各項急診暴力事件發生。
立委劉建國進一步質詢邱文達署長時表示,自今年元月到現在為止,據衛生署的掌握,全國各地衛生機關共有多少醫院暴力事件?有沒有通知警方排除?有沒有對施暴者開罰?又,有多少件由衛生局移送司法機關?對此,邱署長及在場的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境閃爍其辭的表示署裡沒有做相關的數據統計,由此反映出衛生署的失職,以及毫不關心醫護人員、病患遭受暴力威脅的窘境。又,為了改善急診室塞爆的問題,健保局於101年5月1日正式實施「急診品質提升計畫」,編列3.2億餘元。獎勵內容:提升急診重大疾病照護品質 (0.64億) 、加強適當轉診(1.4億)、提升急診處置效率(1.16億)。不過,據急診科界指出,醫護人員都忙不過來了,怎麼協助民眾轉診?再者,急診醫生協助小病的患者轉診至中、小醫院也有風險,倘若該病患情況惡化,其中的醫療疏失,是否又得醫生一肩扛起?因此,鼓勵民眾轉診的機會不大。
劉建國委員最後指出,健保分級與轉診制度無法明確落實,造成濫用急重症醫療資源事件層出不窮,是拖垮急重症的首要原因。其他健保給付延伸的問題,如,患者的氣管插管,健保僅給付500元左右,比1小時腳底按摩的收費還不如,所以大部分急重症醫師都跑去做利潤較高的醫學美容。加上,健保制度讓民眾都朝大醫院就診,使得各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致使醫療品質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導致急診暴力的頻傳!
http://www.wretch.cc/blog/liucnko/23411849
醫界的諾亞方舟
醫界的諾亞方舟
◎ 詞曲 改編自五月天 Mayday
請先打開上面的 Youtube 再看以下歌詞。
---
再見 婦產科醫生 小兒科醫生 誰生小孩
再見 內科的醫生 外科的醫生 消失不見
再見 還有病床的那個醫院 那天是誰通報滿床 被誰關掉的病房
再見 天價的賠償醫療糾紛 最後我們只能留下 擔心怕事的醫生
如果要排床 如果今夜就要住加護病房 如果都找不到一張病床 你會怎麼辦
晚安 急診的醫生 重症的醫生 牢房裡面
晚安 過勞的護士 點滴在手間 誰救你們
晚安 這間醫院沒有急診室 誰來救救我和你們將來出生的孩子
晚安 開刀沒有醫生和護士 醫療崩壞中的這天會比想像更靠近
還是要告別 還是放棄搶救我們的世界 你會怎麼告訴你的孩子 生病不用怕
終於要告別 醫病關係從此降到了冰點 你有什麼遺憾依然殘缺 還沒有完美
當健保名揚海外 鼓掌像雨點 當醫生比病人還要傷悲
當藥變得廉價 當每個護士 犧牲壯烈
當住院變成一種心願 當急診擁塞來到眼前 讓熱情終於變成眼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海平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換日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天際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無限
◎ 詞曲 改編自五月天 Mayday
請先打開上面的 Youtube 再看以下歌詞。
---
再見 婦產科醫生 小兒科醫生 誰生小孩
再見 內科的醫生 外科的醫生 消失不見
再見 還有病床的那個醫院 那天是誰通報滿床 被誰關掉的病房
再見 天價的賠償醫療糾紛 最後我們只能留下 擔心怕事的醫生
如果要排床 如果今夜就要住加護病房 如果都找不到一張病床 你會怎麼辦
晚安 急診的醫生 重症的醫生 牢房裡面
晚安 過勞的護士 點滴在手間 誰救你們
晚安 這間醫院沒有急診室 誰來救救我和你們將來出生的孩子
晚安 開刀沒有醫生和護士 醫療崩壞中的這天會比想像更靠近
還是要告別 還是放棄搶救我們的世界 你會怎麼告訴你的孩子 生病不用怕
終於要告別 醫病關係從此降到了冰點 你有什麼遺憾依然殘缺 還沒有完美
當健保名揚海外 鼓掌像雨點 當醫生比病人還要傷悲
當藥變得廉價 當每個護士 犧牲壯烈
當住院變成一種心願 當急診擁塞來到眼前 讓熱情終於變成眼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海平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換日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天際線
讓 全民健保 航向了 無限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直擊!護士過勞爆離職潮 急診室忙翻天
看影片: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6v81997.html
護士們為什麼要集體離職,實際看看醫院急診室,或許能一瞧究竟!醫院走道擠滿病患及家屬,但附近護士只有1、2位,還忙進忙出,從紀錄病況、換藥、清尿袋、整理床鋪,甚至安排床位,根本停不下來,龐大的工作量,讓護士已經喘不過氣。
2012-05-11 陳廣瑞、陳雨柔/台中報導
馬總統來急診室看看好嗎
馬總統來急診室看看好嗎(蕭蔚全)
蘋果日報 2012年03月14日
前些日子,臉書上即傳出很多醫院因為護理師荒而關閉病房,而護理師公會在媒體推估,全國護理師缺額高達7千多人!護理師公會呼籲關閉病床以維護病人安全,建制資訊平台以了解護理人員的意願需求,協助護理人員重返職場。新聞一發布,馬上在臉書上引起基層護理師的一片撻伐,原因無他,只因長官們都活在雲端,對基層無感。護理師荒關鍵有兩點:血汗與尊嚴。
血汗在醫護界是一個大家都不敢去面對的真相。台灣護理師在臨床工作上有著非常不合理的薪資結構。大型醫院拿盈餘來擴建、大量增加美輪美奐的健檢或醫美中心,卻不願用來增加人力、改善醫護人員的勞動條件,顯示醫療財團化早已開始侵蝕醫療產業的根基。衛生署於去年表示將從健保中列專案基金,2011年為10億元,2012年為20億元,來補助增加護理人力的預算,請問有多少護理師的薪資有實質的增加?錢跑到哪去了?衛生署表示從2011年起醫院評鑑制度中,「人床比」人力配置標準已從原先一人照顧四床降低至一人照顧三床;「護病比」部分,白天班達到1比7的比例,又有多少的護理師真正受惠?護理師們為何仍要排隊離職?冰冷的數字只是在位者粉飾太平的工具,是典型的無感施政。誰該為日漸嚴重的護理師荒負責,答案已呼之欲出。
評鑑累垮護理人員
此外,衛生署各種評鑑一年不下十次,也是壓垮醫護人力的不可承受之重。評鑑關乎醫院的等級、等級關乎著健保的給付,因此各家醫院無不視評鑑為首要任務,甚至不惜造假以期通過評鑑。平日早就以血汗方式對待護理師的各大醫院,在評鑑期間,更是變本加厲,一堆文書紀錄工作使護理師都無法準時下班。評鑑條文研讀取代了病情研討會、交班抽考醫院宗旨與願景取代了抽考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評鑑委員詢答教戰手冊取代了病人疾病照顧手冊。這種種荒謬的評鑑準備現象讓護理師應付文書作業的時間比真正在臨床照顧病人的時間還長還累。這是一種血汗評鑑!是誰制定這些評鑑條文和文書工作呢?答案也呼之欲出。
電影《葉問》中有一句名言:「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為了尊嚴我無法忍受。」這句話用在士氣空前低落的護理師們再適當不過。在醫院長官們以顧客(病人早就變成了顧客)永遠是對的服務理念下,護理師早就變成了病人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廉價勞工,專業與尊嚴早已不復存在,因為事情不論真相與對錯,永遠都是護理師的錯。曾經在某家醫院,一位護理師替臥床的病人替換充滿大便的尿布,一旁的家屬卻雙手插腰袖手旁觀,竟然還被投訴動作不夠細膩。最後院方檢討起來,還是該護理師的錯,這置護理師的尊嚴於何地?有誰願意為了一份工作而出賣自己的尊嚴。護理是一份值得尊崇的專業,在其專業範圍內的工作本就該百分之百的付出,而非專業工作領域,不該予取予求。與此同時,享受3至4個月年終獎金的健保局給付每天每病人的護理費介於500至650元之間,比1小時腳底按摩的收費還不如,這就是健保局眼中護理專業的價值。是誰踐踏摧毀了這份值得驕傲的專業與尊嚴,答案更呼之欲出!
冰冷數據踐踏尊嚴
護理的困境比醫界有過之而無不及,唇亡齒寒,醫療崩塌的速度已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快。筆者強烈建議衛生署、各院護理長官降貴紆尊,親自到臨床照顧病人和執行紙上作業,才能真正了解基層護理師的困境。此外,馬總統應摒退拍馬屁的官員們,戴著面具、輕車簡從,到血汗醫院的急診室去做one hour stay,您就會發現原來冰冷數據的背後早就吸盡了護理師的血汗和踐踏了護理師的尊嚴。
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
蘋果日報 2012年03月14日
前些日子,臉書上即傳出很多醫院因為護理師荒而關閉病房,而護理師公會在媒體推估,全國護理師缺額高達7千多人!護理師公會呼籲關閉病床以維護病人安全,建制資訊平台以了解護理人員的意願需求,協助護理人員重返職場。新聞一發布,馬上在臉書上引起基層護理師的一片撻伐,原因無他,只因長官們都活在雲端,對基層無感。護理師荒關鍵有兩點:血汗與尊嚴。
血汗在醫護界是一個大家都不敢去面對的真相。台灣護理師在臨床工作上有著非常不合理的薪資結構。大型醫院拿盈餘來擴建、大量增加美輪美奐的健檢或醫美中心,卻不願用來增加人力、改善醫護人員的勞動條件,顯示醫療財團化早已開始侵蝕醫療產業的根基。衛生署於去年表示將從健保中列專案基金,2011年為10億元,2012年為20億元,來補助增加護理人力的預算,請問有多少護理師的薪資有實質的增加?錢跑到哪去了?衛生署表示從2011年起醫院評鑑制度中,「人床比」人力配置標準已從原先一人照顧四床降低至一人照顧三床;「護病比」部分,白天班達到1比7的比例,又有多少的護理師真正受惠?護理師們為何仍要排隊離職?冰冷的數字只是在位者粉飾太平的工具,是典型的無感施政。誰該為日漸嚴重的護理師荒負責,答案已呼之欲出。
評鑑累垮護理人員
此外,衛生署各種評鑑一年不下十次,也是壓垮醫護人力的不可承受之重。評鑑關乎醫院的等級、等級關乎著健保的給付,因此各家醫院無不視評鑑為首要任務,甚至不惜造假以期通過評鑑。平日早就以血汗方式對待護理師的各大醫院,在評鑑期間,更是變本加厲,一堆文書紀錄工作使護理師都無法準時下班。評鑑條文研讀取代了病情研討會、交班抽考醫院宗旨與願景取代了抽考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評鑑委員詢答教戰手冊取代了病人疾病照顧手冊。這種種荒謬的評鑑準備現象讓護理師應付文書作業的時間比真正在臨床照顧病人的時間還長還累。這是一種血汗評鑑!是誰制定這些評鑑條文和文書工作呢?答案也呼之欲出。
電影《葉問》中有一句名言:「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為了尊嚴我無法忍受。」這句話用在士氣空前低落的護理師們再適當不過。在醫院長官們以顧客(病人早就變成了顧客)永遠是對的服務理念下,護理師早就變成了病人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廉價勞工,專業與尊嚴早已不復存在,因為事情不論真相與對錯,永遠都是護理師的錯。曾經在某家醫院,一位護理師替臥床的病人替換充滿大便的尿布,一旁的家屬卻雙手插腰袖手旁觀,竟然還被投訴動作不夠細膩。最後院方檢討起來,還是該護理師的錯,這置護理師的尊嚴於何地?有誰願意為了一份工作而出賣自己的尊嚴。護理是一份值得尊崇的專業,在其專業範圍內的工作本就該百分之百的付出,而非專業工作領域,不該予取予求。與此同時,享受3至4個月年終獎金的健保局給付每天每病人的護理費介於500至650元之間,比1小時腳底按摩的收費還不如,這就是健保局眼中護理專業的價值。是誰踐踏摧毀了這份值得驕傲的專業與尊嚴,答案更呼之欲出!
冰冷數據踐踏尊嚴
護理的困境比醫界有過之而無不及,唇亡齒寒,醫療崩塌的速度已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快。筆者強烈建議衛生署、各院護理長官降貴紆尊,親自到臨床照顧病人和執行紙上作業,才能真正了解基層護理師的困境。此外,馬總統應摒退拍馬屁的官員們,戴著面具、輕車簡從,到血汗醫院的急診室去做one hour stay,您就會發現原來冰冷數據的背後早就吸盡了護理師的血汗和踐踏了護理師的尊嚴。
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
急診爆滿一床難求 醫院卻大賺陸客財
急診爆滿一床難求 醫院卻大賺陸客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醫改會昨日(10日)召開記者會,痛批衛生署不顧國人就醫權益,大攬陸客美容健檢的生意,醫改會直擊39家衛生署掛保證隆重推出的觀光醫院血汗人力現況,發現多家醫院不僅急診室爆滿、病床一位難求、醫院人力更是不足,醫改會也指控衛生署不務正業,坐視血汗醫護士荒、醫院關閉健保床、民眾一床難求等亂象,卻反當起「國際醫療仲介署」,大動作幫健保醫院招商,輸送吃緊醫護人力去包攬陸客美容健檢的生意。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經建會、外貿協會一波波的醫療產業商業行銷,宣傳各大醫院接待高價陸客觀光醫療團的現象,政府卻忽視醫療工作現場惡化與國人就醫困境,包括:可能等候好幾個月才排到斷層掃描等檢查,清晨4點到醫院只盼掛號見到主治醫師等民眾就醫的無奈。病人被告知,因為醫院人力有限、設備無法負荷服務量,延長候診、拉長排檢是必須忍受的現實。然而此時,看著醫院配合觀光醫療團方便時間,使用全民繳交的健保資源,優先進行醫美及健檢療程,本末倒置!
醫改會也提出4大質疑,包括醫護人力達極限 ,健保需求自顧不暇 、陸客瓜分健保資源、衛生署帶頭走錯方向,另外號稱陸客34億產值,錢進誰口袋?醫改會公布,衛生署審核可承攬國際醫療的39家醫院資料,有高達2/3(26家)醫院在最近1次醫院評鑑的人力僅達到勉強及格標準,甚至有4家醫院護理人力嚴重不足,另外台灣醫院8~9成的醫療收益與資源投入是來自健保經費,然而陸客健檢團卻與健保民眾共用醫療設備(就診空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血液體液檢驗)及醫事人力,切割不清的情況下,政府根本是拿現成政府預算,以及全民辛苦繳納保費之健保資源去補貼。
此外經建會也曾在去(100)年度宣稱境外人士來台醫療,創造34億元醫療產值。許多醫界更誇口有了國際觀光醫療的利潤,才有辦法讓醫院彌補健保不足的困境,但醫改會想請政府把這些漂亮的產值攤在陽光下,告訴社會大眾使用健保資源所創造出來的利潤,究竟進了誰的口袋?因此醫改會更質疑,眼前醫院財務透明早已經問題重重,更別提如何追蹤國際醫療收支流向,回饋健保!
醫改會要求當初把推國際觀光醫療視為主打政策的馬總統,應在520就職前懸崖勒馬。並具體承諾,禁止健保醫院商業招攬國際觀光醫療,要求回歸照顧健保病人醫療需求、改善血汗醫院人力慘況、檢討健保合理給付、杜絕詐領弊案,以保障本國民眾就醫權益。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7326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醫改會昨日(10日)召開記者會,痛批衛生署不顧國人就醫權益,大攬陸客美容健檢的生意,醫改會直擊39家衛生署掛保證隆重推出的觀光醫院血汗人力現況,發現多家醫院不僅急診室爆滿、病床一位難求、醫院人力更是不足,醫改會也指控衛生署不務正業,坐視血汗醫護士荒、醫院關閉健保床、民眾一床難求等亂象,卻反當起「國際醫療仲介署」,大動作幫健保醫院招商,輸送吃緊醫護人力去包攬陸客美容健檢的生意。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指出,經建會、外貿協會一波波的醫療產業商業行銷,宣傳各大醫院接待高價陸客觀光醫療團的現象,政府卻忽視醫療工作現場惡化與國人就醫困境,包括:可能等候好幾個月才排到斷層掃描等檢查,清晨4點到醫院只盼掛號見到主治醫師等民眾就醫的無奈。病人被告知,因為醫院人力有限、設備無法負荷服務量,延長候診、拉長排檢是必須忍受的現實。然而此時,看著醫院配合觀光醫療團方便時間,使用全民繳交的健保資源,優先進行醫美及健檢療程,本末倒置!
醫改會也提出4大質疑,包括醫護人力達極限 ,健保需求自顧不暇 、陸客瓜分健保資源、衛生署帶頭走錯方向,另外號稱陸客34億產值,錢進誰口袋?醫改會公布,衛生署審核可承攬國際醫療的39家醫院資料,有高達2/3(26家)醫院在最近1次醫院評鑑的人力僅達到勉強及格標準,甚至有4家醫院護理人力嚴重不足,另外台灣醫院8~9成的醫療收益與資源投入是來自健保經費,然而陸客健檢團卻與健保民眾共用醫療設備(就診空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血液體液檢驗)及醫事人力,切割不清的情況下,政府根本是拿現成政府預算,以及全民辛苦繳納保費之健保資源去補貼。
此外經建會也曾在去(100)年度宣稱境外人士來台醫療,創造34億元醫療產值。許多醫界更誇口有了國際觀光醫療的利潤,才有辦法讓醫院彌補健保不足的困境,但醫改會想請政府把這些漂亮的產值攤在陽光下,告訴社會大眾使用健保資源所創造出來的利潤,究竟進了誰的口袋?因此醫改會更質疑,眼前醫院財務透明早已經問題重重,更別提如何追蹤國際醫療收支流向,回饋健保!
醫改會要求當初把推國際觀光醫療視為主打政策的馬總統,應在520就職前懸崖勒馬。並具體承諾,禁止健保醫院商業招攬國際觀光醫療,要求回歸照顧健保病人醫療需求、改善血汗醫院人力慘況、檢討健保合理給付、杜絕詐領弊案,以保障本國民眾就醫權益。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7326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
急診醫師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
「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這句話出自一名擁有9年資歷的急診專科醫生之口。3位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15)日上午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急診專科醫生蕭蔚全表示,急診室床位不足已不是新聞,急診醫生還要忍受病人的暴力與醫療過失的壓力,他呼籲政府儘速改善急診環境,否則受害的將會是基層的一般民眾。
3位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15)日上午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
健保制度的不全、刑法的枷鎖、以及惡劣的急診環境,都是讓國內急重症醫療面臨崩潰的關鍵因素,亟待政府相關單位的正視與改善。
「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這句話出自一名擁有9年資歷的急診專科醫生之口。3位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15)日上午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急診專科醫生蕭蔚全表示,急診室床位不足已不是新聞,急診醫生還要忍受病人的暴力與醫療過失的壓力,他呼籲政府儘速改善急診環境,否則受害的將會是基層的一般民眾。
3位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15)日上午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
健保制度的不全、刑法的枷鎖、以及惡劣的急診環境,都是讓國內急重症醫療面臨崩潰的關鍵因素,亟待政府相關單位的正視與改善。
暴力威脅 醫生:急診室就是地獄!
暴力威脅 醫生:急診室就是地獄!
新頭殼 newtalk 2012.05.15 楊宗興/台北報導
「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這句話出自一名擁有9年資歷的急診專科醫生之口。3位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15)日上午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急診專科醫生蕭蔚全表示,急診室床位不足已不是新聞,急診醫生還要忍受病人的暴力與醫療過失的壓力,他呼籲政府儘速改善急診環境,否則受害的將會是基層的一般民眾。

3位來自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生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急診醫療環境惡化的問題,尤其是今天清晨亞東醫院急診室門口傳出槍擊事件,更讓這場記者會顯的諷刺。蕭蔚全指出,健保制度的不全、刑法的枷鎖、以及惡劣的急診環境,都是讓國內急重症醫療面臨崩潰的關鍵因素,亟待政府相關單位的正視與改善。
蕭蔚全進一步解釋,健保制度鼓勵民眾無論大小病都掛急診,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氣切插管健保給付僅新台幣5百多元,比1小時的腳底按摩還不如,遑論動輒百萬的醫療美容」蕭蔚全說,這樣的健保制度等於鼓勵醫生「救醜不救命」,難怪大醫院的急診室一床難求,不少急診醫生也都紛紛轉投醫美行列。
此外,蕭蔚全也指出,急診醫生所承受的醫療過失壓力非外人所能想像。由於急診室的病人不斷湧入,醫生往往只有3到5分鐘的時間進行看診,然而如果其中忙中有錯,後續面對的卻是病人或家屬的提告求償,讓急診醫生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他們還拿出一張照片,指出大型醫院一床難求,不少病人只能躺在地上等待床位,還有一個阿嬤沒有床位,只能用毛巾把她綁在輪椅上,場面怵目驚心。9年急診資歷柯世祐說,「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他說自己很多學弟妹因為如此,做了3、4年最後選擇開業或醫美,人都快走光了,台灣的急診室以後靠誰來看病?「我們都是還在撐的,如果我們都撐不下去該怎麼辦?」
柯世祐及蕭蔚全異口同聲說,急診室還需面對嚴重的暴力威脅,9成以上急診醫護人員遭受過言語或肢體上的暴力。蕭蔚全舉例,曾有醫生遇到一位手肘擦傷的病人,因為手頭還在處理肝臟破裂的病人而讓他等了1小時,結果下班那位病人就在醫院外等,讓這個醫生嚇得請假一週不敢來看病。
柯世祐則陳述一個親身的經驗,他曾經在醫治一位心肌梗塞的病患,而讓後面的一位感冒病童等了5分鐘,結果病童的父親見到他就痛罵他「沒醫德」,隨即拿起手機準備叫「小弟」來教訓他。「救治更急的病患有錯嗎?為什麼我們要忍受這樣的暴力威脅?」柯世祐感慨地說。
蕭蔚全說,新加坡的急診室都會貼出一張告示,警告有人因為恐嚇醫療人員被判刑,所以應該把恐嚇醫護人員、對醫護人員施暴等妨礙醫療行為的舉動,由目前的「告訴乃論罪」改為「公訴罪」,讓檢察官介入偵辦以達嚇阻功效。他甚至建議,在各大醫院派駐警力彰顯公權力,還急重症醫護人員一個安全、有尊嚴的環境。
---
來源: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5145
新頭殼 newtalk 2012.05.15 楊宗興/台北報導
「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這句話出自一名擁有9年資歷的急診專科醫生之口。3位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師今(15)日上午在民進黨立法委員田秋堇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披露國內急診環境的惡劣。急診專科醫生蕭蔚全表示,急診室床位不足已不是新聞,急診醫生還要忍受病人的暴力與醫療過失的壓力,他呼籲政府儘速改善急診環境,否則受害的將會是基層的一般民眾。

3位來自不同醫院的急診專科醫生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急診醫療環境惡化的問題,尤其是今天清晨亞東醫院急診室門口傳出槍擊事件,更讓這場記者會顯的諷刺。蕭蔚全指出,健保制度的不全、刑法的枷鎖、以及惡劣的急診環境,都是讓國內急重症醫療面臨崩潰的關鍵因素,亟待政府相關單位的正視與改善。
蕭蔚全進一步解釋,健保制度鼓勵民眾無論大小病都掛急診,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氣切插管健保給付僅新台幣5百多元,比1小時的腳底按摩還不如,遑論動輒百萬的醫療美容」蕭蔚全說,這樣的健保制度等於鼓勵醫生「救醜不救命」,難怪大醫院的急診室一床難求,不少急診醫生也都紛紛轉投醫美行列。
此外,蕭蔚全也指出,急診醫生所承受的醫療過失壓力非外人所能想像。由於急診室的病人不斷湧入,醫生往往只有3到5分鐘的時間進行看診,然而如果其中忙中有錯,後續面對的卻是病人或家屬的提告求償,讓急診醫生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他們還拿出一張照片,指出大型醫院一床難求,不少病人只能躺在地上等待床位,還有一個阿嬤沒有床位,只能用毛巾把她綁在輪椅上,場面怵目驚心。9年急診資歷柯世祐說,「什麼叫地獄?急診室就是地獄!」他說自己很多學弟妹因為如此,做了3、4年最後選擇開業或醫美,人都快走光了,台灣的急診室以後靠誰來看病?「我們都是還在撐的,如果我們都撐不下去該怎麼辦?」
柯世祐及蕭蔚全異口同聲說,急診室還需面對嚴重的暴力威脅,9成以上急診醫護人員遭受過言語或肢體上的暴力。蕭蔚全舉例,曾有醫生遇到一位手肘擦傷的病人,因為手頭還在處理肝臟破裂的病人而讓他等了1小時,結果下班那位病人就在醫院外等,讓這個醫生嚇得請假一週不敢來看病。
柯世祐則陳述一個親身的經驗,他曾經在醫治一位心肌梗塞的病患,而讓後面的一位感冒病童等了5分鐘,結果病童的父親見到他就痛罵他「沒醫德」,隨即拿起手機準備叫「小弟」來教訓他。「救治更急的病患有錯嗎?為什麼我們要忍受這樣的暴力威脅?」柯世祐感慨地說。
蕭蔚全說,新加坡的急診室都會貼出一張告示,警告有人因為恐嚇醫療人員被判刑,所以應該把恐嚇醫護人員、對醫護人員施暴等妨礙醫療行為的舉動,由目前的「告訴乃論罪」改為「公訴罪」,讓檢察官介入偵辦以達嚇阻功效。他甚至建議,在各大醫院派駐警力彰顯公權力,還急重症醫護人員一個安全、有尊嚴的環境。
---
來源: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5145
急診室問題多 也需急診
台立委:急診室問題多 也需急診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5日電)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田秋堇今天表示,台灣的急診室問題很多,常發生大量病人等不到病床,還必須睡在地板上,急診室醫生還飽受暴力威脅;她說,「急診室也要急診」。
田秋堇與急診室醫師蕭蔚全等人,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
田秋堇說,目前台灣醫院的急診室人滿為患,有許多病人甚至得躺到地上等病床,急診室醫護人員還要飽受暴力相向的威脅;她呼籲應該修法,將醫護人員執勤比照公務人員執行公務,如果有人施加暴力,應以公訴罪處理,由檢警蒐證起訴。
蕭蔚全說,目前急診室發生的問題,包括健保給付實在太低,以救命用的氣管內管插管為例,健保僅給付新台幣500多元,比1小時腳底按摩的收費還不如。
他說,台灣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有明顯偏高的醫療過失起訴率與被判有罪率,造成沒有優秀的醫師願意處理急重症病患。
蕭蔚全指出,急診的醫護人員還要面對情緒失控或藉酒裝瘋的民眾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他除了呼籲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應改為公訴罪外,也希望醫院能夠配置駐衛警,保護醫護人員安全。
他出示照片指出,有老婦人在急診室因為等不到病床,只能被綁在輪椅上,看了令人相當難過;他說,這樣的醫療品質,最後一定是基層民眾受害。
---
來源:http://goo.gl/TngJR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5日電)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田秋堇今天表示,台灣的急診室問題很多,常發生大量病人等不到病床,還必須睡在地板上,急診室醫生還飽受暴力威脅;她說,「急診室也要急診」。
田秋堇與急診室醫師蕭蔚全等人,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
田秋堇說,目前台灣醫院的急診室人滿為患,有許多病人甚至得躺到地上等病床,急診室醫護人員還要飽受暴力相向的威脅;她呼籲應該修法,將醫護人員執勤比照公務人員執行公務,如果有人施加暴力,應以公訴罪處理,由檢警蒐證起訴。
蕭蔚全說,目前急診室發生的問題,包括健保給付實在太低,以救命用的氣管內管插管為例,健保僅給付新台幣500多元,比1小時腳底按摩的收費還不如。
他說,台灣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有明顯偏高的醫療過失起訴率與被判有罪率,造成沒有優秀的醫師願意處理急重症病患。
蕭蔚全指出,急診的醫護人員還要面對情緒失控或藉酒裝瘋的民眾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他除了呼籲對醫護人員暴力相向應改為公訴罪外,也希望醫院能夠配置駐衛警,保護醫護人員安全。
他出示照片指出,有老婦人在急診室因為等不到病床,只能被綁在輪椅上,看了令人相當難過;他說,這樣的醫療品質,最後一定是基層民眾受害。
---
來源:http://goo.gl/TngJR
消化「擠」診 急診室何時有春天?
消化「擠」診 急診室何時有春天?
2012-05-09【記者 李彣整理報導】
國內各大醫院急診,嚴重壅塞,病患抱怨住院病床一床難求,然這種情形在病患及家屬眼中早已司空見慣。為期待能喚回急診室的春天,不再人滿為患,健保局最近提撥三億多元,推動急診醫療品質提升方案。
根據健保局統計,平均一年到醫院掛急診高達六百五十萬人次。健保實施後,各醫院加護病房床位雖從兩千床激增至七千床,但醫院急診壅塞不但未紓解,反而加劇,病患留滯急診室超過二十四小時的比率偏高。
病患認為只要能轉診醫學中心,等同拿到病床的「入場券」,卻沒想到進到醫學中心急診室裡,連躺的推床都沒有,甚至有患者被迫留置救護車擔架上,按時計費。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日昌表示,今年第一季病床缺的特別嚴重,觀察床已經天天滿床,但是急診病人仍不斷湧入,而醫院也不能把病人往外推,以致連輪椅都派上用場。
台灣急診醫學會副秘書長蔡維德表示,台灣的健保真的便宜到讓民眾濫用,民眾認為花費700元的急診,和門診400元沒什麼差別,只要多付300元就可以馬上由急診看診。因此,政府應該從民眾的就醫習慣改變,並合理規範急診就診量,否則提撥再多的經費補助,也很難改善急診長期壅塞的情況。
---
來源: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news/9/2012-05/23440
2012-05-09【記者 李彣整理報導】
國內各大醫院急診,嚴重壅塞,病患抱怨住院病床一床難求,然這種情形在病患及家屬眼中早已司空見慣。為期待能喚回急診室的春天,不再人滿為患,健保局最近提撥三億多元,推動急診醫療品質提升方案。
根據健保局統計,平均一年到醫院掛急診高達六百五十萬人次。健保實施後,各醫院加護病房床位雖從兩千床激增至七千床,但醫院急診壅塞不但未紓解,反而加劇,病患留滯急診室超過二十四小時的比率偏高。
病患認為只要能轉診醫學中心,等同拿到病床的「入場券」,卻沒想到進到醫學中心急診室裡,連躺的推床都沒有,甚至有患者被迫留置救護車擔架上,按時計費。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日昌表示,今年第一季病床缺的特別嚴重,觀察床已經天天滿床,但是急診病人仍不斷湧入,而醫院也不能把病人往外推,以致連輪椅都派上用場。
台灣急診醫學會副秘書長蔡維德表示,台灣的健保真的便宜到讓民眾濫用,民眾認為花費700元的急診,和門診400元沒什麼差別,只要多付300元就可以馬上由急診看診。因此,政府應該從民眾的就醫習慣改變,並合理規範急診就診量,否則提撥再多的經費補助,也很難改善急診長期壅塞的情況。
---
來源: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news/9/2012-05/2344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