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醫患矛盾的根源:困住中國醫生的11條禁錮


太相似了!看看中國的醫界處境,再想想崩壞中的台灣醫療。
======

醫患矛盾的根源:困住中國醫生的11條禁錮:

  1. 政府醫療投入不足,制度設計不合理。醫護流失嚴重,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越來越難以滿足患者需求。醫患糾紛只會越來越多。
  2. 將醫療定位為消費,誤導患者和家屬,使其認為花錢就應有好的結果。一旦不如意,就會產生糾紛。
  3. 全社會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從而缺乏對生命守護者的敬畏。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在中國,醫生從來就不屬於上流社會。
  4. 醫療消費個人負擔比例太大。所謂“親兄弟明算賬”,涉及到經濟問題,從來沒有和和氣氣,好商好量。
  5. 醫鬧成本太低,甚至零成本。“小鬧小賺,大鬧大賺,不鬧不賺”。“鬧了不白鬧,能賺誰不鬧”。
  6. 醫院行政化,醫院領導是官員而非職業經理人,只對上級領導負責,不對醫生護士負責。為保仕途,息事寧人。最終總是一線工作人員受傷。
  7. 醫生非自由職業者,受嚴格的行政手段約束,難以憑技術水準生存。與臨床無關的科研、論文等耗費了醫生的大量精力,使醫療水準難以提升。
  8. 醫療行業協會軟弱,名不副實。不但難以保障醫療工作者權益,還往往成為醫護個人維權的障礙。這也是行業協會行政化的弊病。
  9. 執法不公。涉及醫療糾紛,患者一方自然成為“弱者”,受到同情甚至縱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何來“弱者”“強者”之分?更有甚者,“舉證責任倒置”使得每個醫生都是戴罪之身。
  10. 缺乏對傷醫事件的防範與預警機制。與其高呼嚴厲打擊,不如防患於未然。即使將兇手碎屍萬段,能換回被害醫生的生命?
  11. 媒體對醫療行業長期以來的詆毀和誹謗,嚴重歪曲了事實。不但將“看病難、看病貴”這一錯誤理念植根於大眾心中,而且成功的將其原因歸結於醫生的道德敗壞和唯利是圖,使醫生百口莫辯。《紐約時報》


原文:
http://www.innomd.org/index.php?optionid=959&auto_id=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