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三法對台灣工會的意義及未來的課題
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鑫隆
【摘要】
工會在傳統團體協商的領域外,如何積極扮演參與社會對話和企業經營決策的角色,亦是工會未來的一大課題。但是不可否認的,由於我國勞動三法採多元工會組織的政策,工會間路線或獲取會員的競爭可能影響到勞方意見的整合,最後反而可能削落工會的影響力。各種不同工會路線間之意見的整合,應該委由工會運動者的智慧來判斷,旁人無從置啄,但是制度設計應該有協助勞工意見形成的機制。例如在社會對話的機制上,是否有可能仿國際勞工組織(ILO)之代表性工會組織的概念,形成一個全國代表性工會組織的產生制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另外在企業層級上,由於勞工可直接自由加入企業工會、產業工會和職業工會,未來在勞資會議之勞方代表的選出上將形成一種競爭關係,特別是企業工會無法取得占有該企業過半數員工的會員時,勞資會議的機制可能是企業層級之勞工意見整合的最佳平台。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歐洲各國普遍被採行之員工代表制度的引進亦可能是未來重要的課題之一。
---
請下載全文:
http://book.cla.gov.tw/image/no_22/A-4.pdf